小九直播_小九足球直播_小九NBA直播_小九赛事高清免费直播在线观看

请输入关键字词
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> 比赛信息

文章内容

日本41德国回放_日本人怎么看待德国车辆

tamoadmin 2024-09-20 19:44:10

文章目录列表:

德国和日本哪个大?
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有啥关系吗?
二战德国、日本同属战败国,为何日本经济远甩德国几条街?
宁可坐视德国覆灭,日本也不进攻苏联,日军究竟在怕啥?
二战结束后,德国、日本和意大利都受到了那些惩罚?

日本人怎么看待德国车?



日本和德国都是工业大国, 汽车 大国。德国 汽车 更加的高端豪华,奔驰、宝马还有奥迪一直是全球消费者最受欢迎的品牌。日系车也是更加注重实用,经久耐用。我们知道德国人是不喜欢日系车的,德国人追求的是操控与乐趣,与日本人的造车理念格格不入。德国人不喜欢日系车,日本人喜欢德国 汽车 吗?日本人如何看待德国车的呢?

在日本,销量最好的还是他们的自主品牌,例如丰田、本田、铃木、马自达等。因为自主品牌 汽车 的足够强大,外来品牌在日本很难做大做强的。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,他们制造的 汽车 更加注重质量和燃油经济性。同样,日本人也非常务实,选车购车也是大都选择自主品牌 汽车 。

在高端豪华车领域,即便是日本,德系车也受欢迎。在日本拥有奔驰、宝马、奥迪、宾利、劳斯莱斯等车子也是很受人羡慕的。我们经常看到日本的一些**,黑 社会 老大乘坐的大都是奔驰,可见奔驰在日本还是很受高端消费群体喜爱的。在日本,德系高端豪华要比自主高端豪华品牌更受欢迎。雷克萨斯、讴歌、英菲尼迪销量其实比较的一般。

目前,日本最受欢迎的车子依旧是本土小型车和混合动力 汽车 。各种视频上我们会看到日本干净的大街,无数的方形盒子车。在日本K-car特别受欢迎,这种盒子车非常灵巧和便捷,空间巨大,燃油经济性极为出色,并且还有政策方面的保护。混合动力 汽车 ,全球做的最好的同样也是日本,在日本混动 汽车 同样格外受欢迎。

德国人不喜欢日系车,因为日系车太过工具话了,这与德国人用车理念不同。而日本人对德国车还是比较喜欢的,尤其是高端豪华品牌,只不过大多数日本人仅仅把车子作为代步工具,更多的去购买自主品牌 汽车 ,而有钱人,还是会选择德系高端豪华车的。

我在国内就不怎么关注车,但几年前正好在日本呆过,走访过日本的 汽车 4s店,也同日本朋友聊过日本的 汽车 政策,因此恰好对这个问题有些了解。

日本人消费能力较强,虽然本身是造车大国,但对性能好、品牌度高的德国车还是蛮认同的,而质量低端的韩国车辆难见踪影,日本 汽车 销售量排名前五位是奔驰、大众、宝马、奥迪、沃尓沃,清一色的德系车,而价高昂的豪华车雷克萨斯买得很少。日本人每家都不止有一辆车,但他们都不轻易开私家车,而是更多选用电车、轻轨和BAT等公共车辆,一些交通不太方便的地方,日本人便采用步行,感觉日本人真的会走,随时迈开步子就走。日本人更多选用公交车,据说同他们高昂的行车费用有关,高价位车辆尤其要付出更高的行驶费,因此但凡工作日,他们就把车停在家里,周末郊游时才把车子开出来。也许这种政策对大气污染防控十分有效,对于 汽车 尾气排放位居大气污染物首位的中国,尤其有借鉴意义!

以下为2016年上半年日本东京 汽车 销量。

实际上在05年之前、雷克萨斯这个品牌并不针对日本国内销售,所以日本国内豪车市场、在05年之前、一直被德系豪牌所统治,而如雷克萨斯、英菲尼迪、讴歌之类的豪牌,当时还在不遗余力的竞争美国 汽车 市场;而后来、雷克萨斯品牌回归本土,但与奔驰、宝马的竞争中依然不占优势;因为日本消费者骨子里、是把奔驰当作顶级的!

比较有意思的是咱们的一些朋友,非常粉雷克萨斯,认为开雷克萨斯更有品味、更低调(据说一百年不坏,甚至能传三代?),但实际上毫无说服力,在日本国内市场、雷克萨斯被进口(高价)的奔驰稳稳压制,连日本国内的消费者都认为奔驰是顶级,咱们的个别消费者却认为雷克萨斯比奔驰更好?这确实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(不得不说雷克萨斯的营销体系确实很强大,BBA没把雷克萨斯当竟品、而雷克萨斯早已视BBA为眼中钉)!

很多朋友说日本消费者务实、追求实用性、不虚荣,所以都买小车、买k-car?实际上这是个伪命题,理由就是豪车、大车谁不喜欢?举一个简单的例子,GTR谁不想要?这个道理很简单,日本消费者也喜欢豪车、也喜欢GTR,只不过买辆卡罗拉更简单、买辆k-car更容易,那就选择最容易的呗;在咱们这,买私家车无需提供车位证明,所以咱们有钱就能买车、甚至买好车;而在日本、没私家车位,就不能购买私家车,后来为了拉动 汽车 产业、适当的放宽了规则,就变更为 没私家车位、只能购买小小的k-car !

所以日本流行k-car,不是日本消费者务实、也不是他们不喜欢大车,只是没办法;况且那里几乎做到了人手一车,所以对于空间的需求几乎没有,而咱们国内、目前以家庭为单位刚刚完成普及,也就是说一个家庭、一辆车,很可能6、7个人口共用一台车,所以空间小了能行么?所以我们购车、对空间有需求,这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!而日本消费者同样虚荣,同样喜欢奔驰,只不过各类规则的限制、他们买辆奔驰太不容易! 实际上就是这样,日本消费者对于德系豪牌是崇拜的,奔驰、宝马在哪都是硬货;在美国豪牌 汽车 排行上,奔驰、宝马分列一二(雷克萨斯排第三),欧洲豪车市场也是如此,而在咱们国内奔驰、宝马同样占据豪车领域销量排量的前两位,世界上三大 汽车 市场、奔驰宝马都占据前两位,这足以说明问题了吧?而在日本国内,奔驰、宝马的认可程度也远远高于雷克萨斯(奥迪混的差一些);在日本能摸到豪牌级别的消费者很少,既然摸到了、那么为什么不选择最顶级的?所以奔驰在上一代日本消费者眼里完全是顶级,而年轻一代对奔驰的追捧程度逐渐的下降、反而是对宝马产了更高的热度!

这是个很有趣的话题,作为一个中国人,回答起来似乎感觉不太客观

日本人觉得德国车技术创新不够,内饰永远是最初的那一套,缺乏新鲜元素;

德国人觉得自己回家生产的车成熟、耐用、实惠。

中国有一部分人认为德国车皮实耐用,另一部分觉得日本车发动机好,车子故障率低,外观 时尚 。分头开始模仿。但是造出车来以后都觉得德国跟日本进口车好。

中国的 汽车 发展日新月异,进步非常明显,但是还是要面对很多的不足需要改进,相信不久的将来赶超日本德国指日可待。

去过几次日本,也去过韩国,其他东南亚国家没去过,共同点是,日本韩国的有钱人依旧是买BBA,买本土产的雷克萨斯啊捷恩斯啊非常少。

不要过分神话日系车,也不过分贬低。

没有把德国车放在考虑范围内。

这两者本质上并不相悖。这就是为什么当全球开始涡轮增压和新能源化的时候,日本 汽车 制造业却表现得慢人一拍的主要原因。

日本 汽车 工业成功的秘笈是 「省油」

日本 汽车 工业的迭代不是看全球市场需要什么,而是看日本国内需要什么。

这种情况甚至让日本对涡轮增压表现的也不那么积极,丰田、日产在欧洲进入涡轮化之后,一直坚持自然吸气。其中一个原因是日系车企过去在自吸上建立了很大的优势,还有许多潜力继续挖掘, 他们在意的是实际油耗的降低 ,而不是NEDC法则(欧洲针对路况较好的循环工况规则)下的油耗降低,所以就连日本的循环工况也更接近低速行驶—-这种工况 对涡轮增压不友好,对混合动力十分友好。

也就是说JC08(日本更倾向拥堵的循环工况规则)这种工况直接导致了混合动力、自然吸气在日本国内的流行,但海外早已经完全进入涡轮化了,所以这是日本 汽车 工业始终摆脱不了的「岛国综合征」。

日本国内能源结构一日得不到改变,日本 汽车 企业就会一直坚持。这也是丰田混合动力在全球推广都要30年了,依然没有形成规模,但是始终不放弃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主:就算全球已经陷入一片涡轮增压的海洋里,在日本国内最普及的还是自吸和混动。

与此同时,日本整个国家,都笃定认为传统 汽车 不会短时间内被淘汰,丰田、本田、马自达等品牌都认为现在全球提倡的纯电车,也只是个过渡期,只不过这个过渡期会比较长。这一点本田和马自达尤其固执。

本田CEO八田乡隆、马自达创驰蓝天之父人见光夫都公开发布过关于纯电技术的看法。

德国 汽车 工业成功的秘笈是 「先进」

欧洲的景象和日本就完全不同了,制造是欧洲的命根子,造出来没人买肯定是欧洲人不希望看到的,所以欧洲车企时刻关注全球政策动向。 全球需要什么,他们就制造什么,所以德国才有了专注于高端制造的工业4.0战略。

这也是 奔驰的V8、大众的W12以及宝马的直六盛行的主要原因 ,但全球都转向经济节油、新能源的时候,欧洲车企转的比谁都快。

所以根本来说,两个区域,是完全不相干的团体,互不干扰,互相也无看法。目标不同,想法和见解自然也就不同了。

希望对你有所帮助

日本人怎么看待德国车,应该先看一下日本车与德国车的不同。

日本由于资源紧缺节所以,产品精细体积小、节油率高、钣金薄、 汽车 技术引领全球。

德国 汽车 发展也有着悠久的 历史 汽车 工业很发达,产品做工粗壮、动力性强、节油率不高。

总之 日本人看德国车就是傻大粗。

在日本有钱人开德国车,并且是左舵车!在德国只有穷人开日本车(大部分是东欧移民或者土耳其难民)!同事日本华人亲口讲的,我再德国六年,亲眼见的!所以不容反驳!!!

日本街头豪车依然是BBA 你说日本怎么看德系 BBA都是德系 全是大众的品牌

日系就是垃圾老古董技术看看那HR16发动机都20年不换

4速CVT还在用[捂脸][捂脸]

人家奔驰都用9AT!就像乌龟和兔子赛跑

德国和日本哪个大?

从面积上来看,德国的国土面积为357,386平方公里,而日本的国土面积为377,915平方公里,因此日本的国土面积略大于德国。

不过,要注意的是,国家的大小不仅仅与国土面积有关,还包括人口数量、经济规模、文化影响等方面。在这些方面,德国和日本都是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国家,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。

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有啥关系吗?

众所周知,德国和日本都是二战的发起国,在很多人认为这两个国家就是盟友,如果不是怎么可能一起发动二战呢?那么德国和日本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?

其实德国打心眼里是看不起日本的,日本在二战中很多装备技术都是在德国那里强行要过来的,因为德国认为日本在二战中还是能起到作用的。了解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,日本和德国在二战中根本没有联手过,这是为什么呢?

原来日本和德国在二战中的目的是不一样的,两个国家根本没有共同的利益。很多时候日本做的一些事情让德国非常头疼,而德国心中认为只要侵犯到自己的利益就随便他怎么作去吧。

后来打死德国也没有想到,日本会作死偷袭美国。这让德国对日本的意见更大,最后德国也顾不得日本的生死,不想让自己在世界上树敌太多,最后早早的就投降了。现如今这两个国家基本上没有任何往来。

二战德国、日本同属战败国,为何日本经济远甩德国几条街?

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,日本和德国一样,都属于战败国,但在发起战争之前,日本已经开始了明治维新,日本已经从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国家开始发展靠拢,经济实力非常的雄厚。最为关键的一点是,日本没有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,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,德国为了赔偿其他国家的损失,国力几乎是消耗殆尽。

日本作为大和民族,并不像德国的日耳曼民族一样有那么骄傲懈怠的情绪。忧郁与残忍,始终是日本人的性格,日本人的忧患意识始终贯穿于他们生存的空间时间中,所以日本人想尽一切办法励精图治提高整个国家的生产力。日本人始终崇拜比自己强大的人,二战结束后,日本就紧跟着美国的步伐,抛弃了民族仇恨,接受来自美国的帮助,使得国家整体的经济实力迅速攀升。

而二战后的德国没有致力于国家经济,更多的是解决国家内部的矛盾,甚至还出现了东德西德这种民族内部的问题。精力是有限的,过多的纠缠于民族问题,德国当局就没有更多的精力保证德国经济的正常运行。

宁可坐视德国覆灭,日本也不进攻苏联,日军究竟在怕啥?

二战期间,苏德战争的胜负关乎着全球人民命运的最终走向。

如果德军赢了,那么吞下苏联两千两百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德国将再无敌手,其称霸世界的脚步将会一帆风顺;

如果德军败了,邪恶轴心国也就进入了倒计时阶段,仅靠日本和意大利撑不起大局。

从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下令发起“巴巴罗萨计划”时开始,500万德军就以兵分三路的方式对苏联进行了沉重的打击,德军独有的闪电战在几个月内连续消灭了数个百万级的苏联正规军,对于苏联来说,他们已经陷入了生死存亡的至暗时刻,而对德国来说,距离灭掉苏联的日子已经触手可及。

但激战3年零11个月后,德国失败了,苏联红军的三名士兵将苏维埃的红旗插在了柏林国会大厦的楼顶。

如今很多人再次回顾这段 历史 时,总会忍不住发问: 德国举兵入侵苏联的时候,日本为什么不顺势从亚洲出兵配合德军入侵苏联,如此一来苏联想要打赢这场战争可能性几乎为零。

本来一个德国就已经压得苏联喘不过来气了,打赢德军后苏联全国陷入了虚弱状态,如果再来一个日本,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,苏联都免不了亡国的命运,一旦德日联手吞了苏联,放眼全球,还有哪个国家都挡住邪恶轴心国的步伐?

但事实却告诉我们,日本并没有卷入这场战争,直到德军覆灭,苏军的红旗插上柏林国会大厦,日本关东军仍纹丝不动的待在我国东北地区,后来缓过劲的苏联百万军分四路越过中苏、中蒙边境,向驻守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全线进攻,几乎没费什么劲就横扫了整个关东军,轴心国就此全线崩溃。

不是说日本和德国是盟友吗?为什么德军在苏德战场上血战,日本却始终袖手旁观?当时日本到底是怯战还是另有打算呢?

要说日本为何袖手旁观,这其实还得从1939年说起,1939年8月23日,德国和苏联在莫斯科秘密签订了一份协议,也就是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》,德国的本意是想先稳住苏联,解除自己两线作战的隐患,但由于事先没通知日本,导致日本上下彻底乱了套,因为1936年德国和日本刚刚签署了《德日反共协定》,两国说好的要一起联手攻打苏联,而且德国和苏联签订条约的时候,日本和苏联正在外蒙地区激战,两国已经势如水火,此时德国向苏联示好,这在日本看来就是赤裸裸的背叛,同时也增加了苏联东部边界对日本的压力,使日军在诺门坎战役中损失惨重,所以当苏德友好的消息传到东京时,日本朝野震动,平沼内阁迫于压力主动辞职,而正在洽谈的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一事也被此事不得不暂时中断。

尽管德国在吞掉大半个欧洲大陆后,火速撕毁了和苏联签订的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》,并大举入侵苏联,但如此反复无常的国家让日本从此提高了警惕,德国敢随便撕毁和苏联的协议,也就等于他们能随时撕毁和日本的协议,纸面的东西对他们来说一文不值,而最让日本担心的是日本和苏联接壤,如果德国吞下了苏联,德国接下来会不会将炮口对准日本,谁也不敢保证,从这个层面上来说,日本其实一直不信任德国,所谓的德日联盟,只不过两国之间的互相利用而已,所以纵观整个二战,日本和德国几乎从没有过战术战略上的配合,两国始终是各自为战的状态。

当然,如果换个角度来说,当时日本要是有底气先德国一步占领苏联一部分领土,就算后面德军打赢了苏军,德国将炮口对准日本,日本也能凭武力和德国过上几招,但问题是,当时日本没有这个底气,日本的国力已经弱到让他们大气都不敢出了。

在诺门坎战役打响之前,东京大本营曾做过一份战力预估对照表,在这份对照表中,日军指挥官们普遍乐观的认为1个日本兵抵得上3个苏联兵,日军的“武士道”没有对手,简单来说就是日本认为这场战斗“优势在我”,怎么打都能赢,但打完诺门坎战役后,看着1:1的战损报告,东京大本营彻底冷静了下来,在仔细分析之后,日军参谋们认为日军想在苏联境内取得较大的战果,至少要集中2倍于苏军的机动兵力,而这正是德军入侵苏联后,日本没有出兵配合的原因之一。

现在我们能想到的问题,当时日本的决策者们不可能想不到,德国这边刚刚发动“巴巴罗萨计划”,日本这边其实就已经觉察到了这是个打击苏联、解除日本北方军事压力的天赐良机,就在苏德战争爆发的同一天,日本内部也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讨论,讨论的话题就是日军是否应该北上配合德军围攻苏联,讨论的结果是大部分人同意北上,任谁都看的出来这是一个夹击苏联的大好机会。

从1941年7月份开始,日本就陆续调集大批军队为入侵苏联做准备,7月7日日本天皇裕仁签字授权“关东军特别大演习”(以下简称“关特演”),这也是日本距离向苏联开战最近的一刻。

按照东京大本营制定的战略部署,“关特演”总共分为三个阶段,即“101动员”、“102动员”和“103动员”,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,日本就完成了前两个阶段的动员行动,然而,在进行到“103动员”阶段时,东京大本营却犹豫了。

因为不久前日本间谍刚从苏联前线发回了一份战地情报,情报中显示,苏联即使在被德军打得快要全盘崩溃的情况下,依旧在远东地区保持超134万的军队规模,这134万人中有接近3个师约60余万人会直接在前线与日军对峙,除此之外,苏军还装备有各种坦克2700辆,各种飞机3000余架次,火炮上万门,其重装火力配置远超当时的日军。

日本虽然也有各种重装火力,坦克也能做到满地跑,但其实日本的坦克和欧洲战场上的坦克并不在一个层面上,日本的坦克追求轻巧便利,日本国产坦克鼻主89式中型坦克,甲型全重只有12.7吨、乙型全重13.6吨,相比之下,苏联的坦克则要重太多了,举个例子,苏联1939年研制的KV-1重型坦克战斗全重高达43500公斤,装甲35-110mm,在这种坦克面前,日本的坦克完全是被碾压,而德军号称“军马”的四号H型坦克性能更是一流,其火力强劲能在1000米的距离内击穿110毫米匀质装甲。

日本之所以会造这种“小坦克”,是因为当时日本的主要战场在中国,中国缺乏重武器,不会对坦克造成实质性威胁,反正子弹打不穿,日本就觉得没必要花大价钱制造重型坦克。

而除了武器装备上的差距以外,在兵力上日本人心里也没底,按照诺门坎战役之后得出的2倍于苏军的机动兵力才能在苏联取得较大战果的结论,日军要想对抗134万苏联远东军,其兵力必须要达到200万以上,但当时“关特演”调集的关东军只有75万余人,这点兵力还不足以横扫苏联远东军,有可能有去无回,而如果日本决心与苏联一决雌雄,硬凑足200余万兵力,则必须要先放弃中国战场,甚至还要把国内的自卫队调来,这相当于日本要赌上皇国兴废,倾举国之力消灭这134万苏联远东军,东京大本营不敢冒这个险。

若是我们从二战的结果来反推的话,日本就算倾尽全力消灭了134万苏联远东军,其实意义也不大,二战期间苏联死了多少人?正规军死亡870万,游击队、民兵以及平民死亡1400~1800万,对于那时候的苏联来说,多死100万少死100万已经没有太大的影响,他们要的是赢得最后的胜利,哪怕是倾尽全国之力,这一点苏联和美英法有着本质的区别,美英法三国加一起不过才死亡一百多万,但对他们来说,这已经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数字了,战后他们用各种方式鼓吹在二战时的巨大贡献,殊不知在苏联的牺牲面前,这些都不值一提。

所以就算日本不惜一切代价消灭了苏联远东军,得到的又是什么呢?西伯利亚的一片荒原而已,几个出海口对苏联来说很重要,但对日本来说不重要,而且一旦苏联扭转了苏德战场的不利局势,盘踞在远东地区的日军早晚还得将已经吞下肚的苏联领土尽数奉还。

而更让日本望而却步的还是日本库存不足的战略资源,为了“关特演”,东京大本营全力动员,从各地抽调了十几万吨的军用物资,但即便如此,关东军拿到手的战略物资也只有3个月的粮食和5个月的汽油,打完就没了。

这意味着日军入侵苏联必须速战速决,只要苏军稍微拖一拖,那这个冬天70万日军都得冻死饿死在西伯利亚,所以后来为了保险起见,东京大本营下令日军“部分南下”入侵“法属印度支那”,从东南亚掠夺资源以补充关东军北上的资源消耗,但这却是在美国嘴里夺食。

1941年8月1日,鉴于日本对东南亚的无端入侵,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中断与日本的原油贸易,并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,彼时日本的石油进口率高达93%,日本本土只能生产7%的石油,其中来自美国的石油占据了日本石油总进口的80%,一旦美国停止向日本供应石油,日本的机械化部队等于就被直接腰斩,此外日本75%的铁矿石、60%的铜、84%的铅和锡都要靠美英供应,没有这些战略资源,日本还拿什么入侵苏联?难道和入侵东南亚一样从泰国租自行车突袭西伯利亚?苏联的坦克可不是吃素的。

由于各方面形势都不乐观,日本发现此时如果跟着德国一起进攻苏联,日军打赢的概率几乎为零,为了改变这种局面,日本已经没得选了,只能南下攻打东南亚,夺取那里的石油和橡胶资源。

1941年8月9日,日本陆军下发了新版《帝国陆军作战纲要》,命令日军暂停进攻苏联的一切准备,已经调动的关东军就先驻扎在日苏边境不要动,拖住134万苏联远东军使其不能支援国内的对德战争,到了12月份,日本的战略资源几乎已经被耗光,但美国仍没有恢复和日本的贸易关系,石油已经见底的日本海军和陆军再也坚持不下去了,于是两军联手,海军由山本五十六带领突袭珍珠港基地,陆军则出动40万兵力占领东南亚。

但最终日本还是失败了,日本在海上被美国打垮了,德国在陆地上被苏联“反杀”,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。

回顾整个二战我们会发现,日本其实一直都表现得极其活跃,也有很多想法,这些想法如果实现的话对日本会非常有利,但最终这些想法均被扼杀在襁褓之中,归根结底还是日本的资源太少了,因为资源太少,所以不敢入侵苏联,因为资源太少,不得不冒险偷袭珍珠港,而在这种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,邪恶轴心国还敢挑起世界战争,冥冥之中就注定了他们会一败涂地。

二战结束后,德国、日本和意大利都受到了那些惩罚?

作为法西斯的同盟,他们在二战落败后所受到的最主要的惩罚就是军事制裁。而意大利在这三个国家中属于受处惩罚比较轻的,这是因为日本才是亚洲法西斯的货源,而德国则算是他的强有力帮手,意大利则是里面和稀泥的。

我们从二战结束的一些签订的条约就可以推出,里面明确的规定了意大利不可以再组织法西斯的活动。他们的武装力量不可以超过30万人。并且意大利要放弃当时的非洲殖民地,还要按照约定给那些受害国家赔款3.6亿美元,并且当时的意大利边界部分也进行了重新的划分。这有点类似于割地赔款,但其实这并不是最严重的。

在我眼中日本所受到的制裁才是最为严重的,主要就是制约了它的军事发展,总的来说就是日本再也不能研制高端武器,他们的军事部队并不能用来参加战争,只可以用来防御,并且投入军队的军费也受到了约束,不可以大规模的建造军舰,不可以发展核武器,也不能研制任何战略武器,说白了就是砍掉了日本的臂膀。现在美国之所以可以这么猖獗,就是由于它的军事力量很强大,而日本由于在二战战败,它的军事力量受到合约的限制,所以说日本才是在二战中损失最大的国家,并且同样他也要向战胜国进行赔款。

而德国则主要损失的是经济上的。德国要向苏联英美以及其他国家赔偿共20亿美元,并且战胜国还要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,除此之外,那些追随法西斯联盟的罗马尼亚,保加利亚,匈牙利这些国家同样也要进行赔偿。